大学的时光应该怎样度过

发布时间:2010-11-02 点击量:

                                                                                        大学的时光应该怎样度过

                     冯新送

有一位老板,叫覃彪喜,中山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导师、深圳市鸿儒堂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他在《中国教育报》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怎样让大学生活多点收获少点遗憾》,他说:几乎每一个我接触过的大学毕业生都认为,大学四年是一生当中最宝贵、最好读书的四年。很多人毕业之后发展得很好,他们庆幸于大学期间没有荒废,为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有一些人不如意,生活艰难,他们一次次跟我说:“如果大学可以重来,我一定不会像当初那样度过。”

大学应该怎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时,才不会留下遗憾和悔恨?作为一名大学的过来人和一直关注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经常打交道的企业家,我有些感触,想对他们说。

不要怕“学了也白学”。有很多大学生问我:“大学里学的东西到社会上基本上用不上,何苦花那么多精力去学一些无用的东西?学了也是白学,那还不如好好玩一玩。”这种心态是非常可怕的。书到用时方恨少,没有用到时你怎么知道“学了也白学”?我学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期间最主要的精力都用于学习法学,而我毕业以后先后做过房地产策划、广告文案、IT项目管理等工作。这些工作跟法学没有直接关系,跟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可是,如果没有大学期间接受的严谨的思维训练,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我到深圳以后的第一份工作就会离我而去,后来的人生轨迹也会彻底改写。

还有一些荒废学业的方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忙碌,而后果却是一样的。比如,很多人过于热衷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把主要的精力用来组织、参加形形色色的活动了。还有些人的生意头脑过于发达,大学期间不好好读书,反而热衷于一些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事情,比如做一些小生意,开一家小餐馆,黄金周之前帮旅行社组团,暑假帮民办高校招生等等。当然,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是有益的,但是因此荒废了学业,那就成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别用读高中的方式读大学。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以学习知识为主,上课是老师教学生如何解题,如何得到高考所需要的那个标准答案。而大学阶段,不再是为了考试而读书,也就不再是一味地学习知识,而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质疑,学会探索。知识不等于能力,如果只是机械地学习知识,那就永远只能做一个善于考试的学生,而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真正的人才,需要把知识上升为能力,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高中转为大学后,在学习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没考上理想的大学怎么办?我曾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有超过20%的新生对录取的学院或专业感到不满意。考上大专的后悔没考上本科,考上二本的后悔没考上一本,考上一本的后悔没考上名牌大学。这种情绪固然可以理解,可是因为学院不是名牌,专业不是热门而背上一个沉重的思想包袱,那就不应该了。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就一定比草根大学的毕业生优秀吗?有许多毕业于毫无名气的二本、三本、专科院校的毕业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比大多数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更加成功。考上一所“非著名”的大学,只能说明你在高考的考场上输给了那些考上名牌大学的人,除此之外,并不意味着任何东西。而人生的考场又何止是高考的哪两天呢?就算是高考输了,以后还有几十年的人生考场等待你赢回来。关键在于你要有这样做的勇气、毅力与智慧。

至于专业,更是没有必要太过计较了。理由有三:其一,大学最重要的是具备批判性的思维能力,要能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这种能力跟专业并没有直接联系,像文、史、哲这样的冷门专业,更能训练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其二,有些所谓的热门专业虚有其表,与其羡慕别人读了这样的热门专业,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学好自己的专业;其三,冷门专业往往蕴含着很多机遇,只是不怎么令人注目而已。像冶金、材料这样的专业并不热门,可这些专业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创业的机遇也特别多。我就有颇多毕业于这些专业的校友成为国内知名的富豪。

以上是覃彪喜先生的体会。

我最近阅读过一本书,书名叫《李开复全集》。全书共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与未来同行”的开头有“给中国青年学生的信”,共有七封。我觉得这些信写得非常好,对学生很有指导意义,故将其主要内容转达给大家。这对我们“大学的时光应该怎样度过”的专题讨论会很有帮助。

李开复先生,祖籍四川,1967年出生于台湾,并在台湾度过他的童年。11岁小学毕业后,被母亲送进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镇读书,读完初中、高中。他天资聪颖,初中读完高中课程,高中即读大学课程,并轻易考上美国最棒的大学之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1983年进入美国著名的卡内基 .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他的研究项目是计算机“语音识别”,他是全球计算机语音识别的奠基人,是世界计算机领域一流科学家。19901998年是美国苹果公司语音组经理、互动多媒体全球副总裁,1998-2002年是美国微软公司中国研究院院长,此后至今是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

他是一个“具有美国人的头脑和具有中国人的心”的人。他非常关心中国青年的进步,2004年开设了“开复学生网”,并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七封“给中国学生的信”。他在中国的影响力能复盖数百万中国大学生。李开复先生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的题目是:“大学应该这么度过”,他还在“开复学生网”发表专题,“大学时光不容虚度”。下面把这些文章的重点介绍如下:

李开复先生说:能进入大学的每一位同学,其实都很聪明,但在大学期间有很多同学却无法取得好成绩,或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有人提出疑问:“大学花时间认真听讲,提高学习成绩有必要吗?”“大学学习有用吗?”。我认为,有些同学对大学学习不重视,认识不到学习对今后自身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性。其实,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大学中打好坚实的基楚,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极为重要。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就是大学里的基楚课程。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楚知识,学好英语和计算机。基楚的学习才能受用终身。同学们一定要管好自己的时间,积极克服自己的各种不良习惯。不要玩游戏,至少不要玩网络游戏。我认识的专业水平较高的大学朋友中没有一个玩网络游戏的。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对现实的逃避,是不愿面对自己不足的一面。我认为,要脱离网络游戏,就得珍惜自己的宝贵时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做一些有意义并能给自己带来满足的事情。

在大学,要认真读书,认真听课,努力提高学习成绩非常必要。成绩是一个很不错的、预测未来成功的变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变量。成绩对于立志将来出国留学、保送研究生,或考研、找工作的同学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许多企业和单位是通过看毕业生的文凭和看在校学习成绩来决定那些毕业生可以参加笔试、面试。对于专业学习来说,大学四年是一个打下坚实基楚的阶段。如果你找到的工作与你大学所学专业对口,那么,大学学习对工作非常有帮助。如果你决定读研究生,你大学的成绩,你大学的基楚是你考研的必需。不要看到少数读书成绩不太好的成功者或创业者,就下了“文凭、成绩不重要”的决论。其实,成功者在大学读书时,绝大多数是成绩优良的。

在大学你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当然,实际上不是所有学习的知识都有用,读大学最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学习”。学好了“如何学习”,才是你终身受用不尽的本领。而这个“如何学习”的能力,只有经过大学的学习才能获得。在大学里,你可以学到许多与人相处的方法,在低风险情况下练习与人沟通、交流,而且可以交到许多真心的不求利益的朋友。所以我认为不论在什么国家,在什么条件下,你一定要读完大学。今天的社会对大学的文凭很看重,所以不读完大学,以后将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虽然比尔.盖茨没有读完大学,但是他非常反对大学生退学“创业”,他甚至希望有一天回去重新读完大学。除了比尔.盖茨等几位特例,据我所知,世上最富有的100人中绝大多数是读完大学的。如果最富有的100人里有90个是大学毕业生,而世上的人口中有10%是大学毕业生,那就表示“读完大学而成为最富有的人”的慨律,大慨是“不读完大学而成为最富有的人”的81倍。

李开复先生在“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中还这样写道:今天我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的第1000个问题。关掉电脑后,始终有一封学生来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信是这样写的:“开复老师:我就要毕业了。回头看自己所谓大学生活,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有学到。我不知道简历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这封来信道出了不少中国大学生的心声。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应聘企业的婉拒信件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第一天起,你就应该对大学的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每一个刚进入大学院园的人都应该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楚知识、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世。只有做好了这七点,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 只要做好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理想、有价值、有前途的毕业生。

一、大学:人生的关键阶段。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一生中第一次放下高考的重担,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第一次离开家庭生活,独立参与集体生活;这是你第一次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颂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楚;这将是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可能是最后一次拥有较高的可塑性可以不断修正自己成长过程;这也是最后一次能够在相对宽松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阶段里所有的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所有的大学生也应该诊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的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编织自己的梦想,明确自己的方向,奠定自己的基楚。大学是人的一生中学习能力转变的最大时期。是把“基楚学习”和“进入社会”这两个阶段衔接起来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大学期间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境界,让自己成为一个擅长终身学习的人。

二、自学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书自通。

我多次在“开复学生网”说过,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不能保证你们在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种技术在五年后仍然管用,我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IT的应用技术和工具。但是,我保证你能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这样无论五年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新工具,你都能游忍有余。我们经过艰苦的学习和思索,哪怕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来的还有自学能力,这就是举一反三或者叫无书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环境、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学习思考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的关键内容。进入大学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由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自学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个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里,只有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其他知识都是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得到的。这一统计数据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于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院的课程安排不合理。我通常都是劝这些同学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课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来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的是追求“记住”,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问几个“为什么;对有怀疑的地方,都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有一句名言:“多问为什么,可以帮助理解,多问为什么不可以带来突破。”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书自通的境界。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和观察的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学院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有些同学告诉我,他们很羡慕我在读书时有很多名师。其实,虽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师,但他们在大学期间没有教给我多少专业知识。他们只是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分享他们的经验,他们给我提供研究资源,并教我做人的方法。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指导我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我在大学所积累的专业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刚入门时,我曾红着脸向我的师兄请教最基本的知识,开会讨论时我曾问过不少肤浅的问题,课余时间我还主动与同学探讨、切磋。“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的周围到处是良师益友。只要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大胆发问,经常切磋,我们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为进一步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该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付有大量实例,比中文教材更适用于自学。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总之,善于举一反三,学会无书自通。这是大学四年中你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三、基础知识: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专业基础。

我曾说过,中国学生的一大优势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如数学、物理等。但近几年,同学们目睹一些速成的例子,如丁磊、陈天桥的事例之后,也迫切希望能驶上成功的快车道。许多同学梦想在毕业之后就立即能当“经理”、“老板”,还有的大学生入学时就选择了“管理”专业,他们认为这些专业毕业后马上可以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可是,不少学生进入了管理专业后,才发现自己对管理专业的学习毫无兴趣。其实管理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都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没有哪个专业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走上领导岗位。无论同学们学的是哪个专业,大学毕业才是个人事业的真正开始。想做个企业领导或想做管理工作的同学必须从基础做起,必须首先在人品方面学会做人,在学习方面打好基础。

数学是理工科学生的必备基础。很多学生在高中时认为数学是最难的,到了大学,如果发现本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高,就会彻底放松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他们看不出数学知识有什么现实的应用或就业前景。但是,大家不要忘记,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数学基石之上。例如,想要学好计算机工程专业,那至少要把离散数学、线性数学、概律统计和数学分析学好;要想进一步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可能还要有更高的数学素养。同时,数学是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几何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用演绎、推理来求证和思考;通过学习概率统计,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避免钻进思维的死胡同,该如何让自己面前的机会最大化。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把数学学好,不能敷衍了事。

21世纪最重要的学习工具是英语。有些同学在大学里只为了考四级、六级而学习英语,有的同学仅仅把英语当作一种求职必备的技能来学习,甚至还有的人认为学习英语是崇洋媚外。其实,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工具。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世界上最全面的新闻内容,最先进的思想和最高深的技术,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间的交流都将用英语进行。因此,英语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除非你想做一个与国际脱节的人。在软件行业里,不但编程语言是以英语为基础计算出来的,最重要的教材、论文、参考资料、用户手册等资料都是用英语写成的。学习英语绝对不等于崇洋媚外。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学好英语才是真正爱国。

很多中国留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不错,也高分考过四级、六级、托福,但是留学美国后却很难听懂课程内容,和外国学生交流时就更困难。我们如何学好英语呢?既然英语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那么,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尽量与实际结合起来,不能只学不用,更不能只靠背讼的方法学习英语。读书时,大家尽量阅读原版教材,并适当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论文,这样可以提高英语相关专业的知识水平。此外,大家不要把学习英语当作一件苦差事,完全可以用有趣的方法学习英语。比如多看一些小说、漫画、电影。总之,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是学习英语的必由之路。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生在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也已成为他们进入社会的必备基础之一。虽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懂得计算机原理和编程知识,但所有大学生都应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和搜索引擎,都能熟练地在网上浏览信息和查找专业知识。在21世纪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就象使用纸和笔一样,是人人必备的基本功。不学好计算机,你就无法快速全面地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和社会信息。

最后,每个特定的专业也有它自己的基础课程,每一位同学对自己选定的专业的重要性,没有理由不知道。虽然我们一向鼓励大家追求自己的兴趣,但在这里仍需强调,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便不感兴趣也是必须要学、要做的。例如,打好基础,学好数学、英语、计算机和各科专业知识。打好基础是苦功夫,不愿吃苦是不能修成正果的。

四、实践贯通:“做过的才能真正明白”

有一句关于实践的谚语:“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能真正明白。”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牢记住学过的知识。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多选一些与实践相关的专业课。实践时,最好是几个同学合作,这样既可以经过实践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如果有机会在老师手下做些实际项目,或是走出校门打工,只要不影响课业,这些做法都是值得鼓励的。外出打工或做项目时,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有时候,即便待遇不满意,有了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我们也值得一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你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学习,而是为了“享受”而学习了。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受众多领域。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而大学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因此大学生应当更好地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院资源,通过使用图书馆资源、旁听课程、搜索网络、听讲座、打工、参加社团活动、与朋友交流、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论坛等,以不同方式接触更多领域、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专家学者。

五、积极主动:果断负责,创造机遇。

创立“开复学生网”时,我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帮助自己”。但让我惊讶的是,很多学生希望我直接帮他们做出决定。我想,难道一个陌生的人会比你自己更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吗?我慢慢认识到,这种被动思维方式是中国教育环境中形成的。被动的人总是习惯别人帮他做决定,如果别人不指点,自己还会消极地等待下去。这种人,事业还没有开始自己就已经被击败,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消极的人可以取得成功的。

从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成为自己的主人,你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让大学生活对你自己有价值是你的责任”。不要把比较困难的事情一味搁置起来。比如,有些同学认为英语重要,但因学院不考英语,就不学习英语;有些同学想参加学院社团活动接受锻炼,但因为害羞就不积极报名。这种拖延消极的作风,你终有一天会付出代价的。

积极主动,就是做好充分准备,事事用心,事事尽力,不要等待机遇上门。要把握机遇,创造机遇。中国科技大学院长朱清时院士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青海省当铸造工,但他不像其他人那样放弃学习,整天打扑克、喝酒消磨时间。他依然终日钻研数理化和英语。六年后,中国科学院在青海做一个项目。这时的朱清时脱颖而出,开始了他的辉煌的事业。有些人说他运气好,被分配到缺乏人才的青海省才有机会。这是错误的观点,假如他没有努力学习,也不可能抓住这个机遇。所以做好充分准备,当机遇来临时你才能抓住它。

除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大学生还要学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管好自己的事务。有些大学生说:“大学和高中相比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每天依旧是学习,每次考试后依旧是担心考试成绩。不同的是在大学里,上网的时间和睡觉的时间多了很多。时间多了就需要自己安排时间,计划时间,管好用好时间。

每个人都有许多“紧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实际的。我建议大家把“必须做的事”和“尽量做的事”分开。必须做的事要做到最好,但尽量做的事尽力而为即可。建议大家用良好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接受那些你暂时不能改变的事情,多关心那些你能够改变的事情。此外,还要注意生物钟的运行规律,按时作息,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在学习时有最好的状态。大学四年是最容易迷失方向的时期。大学生必须有自控能力,培养好习惯,不要沉迷于对自己无益的活动,特别是网络游戏,不要玩游戏,更不要玩网络游戏,不要出入歌舞厅。

六、为人处世:培养友情,参与集体活动。

很多大学生入校时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自己原来的生活环境,进入校园开始集体生活。如何与同学、朋友以及社团的人相处,就成了大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大学是最后一次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培养、训练如何与人相处的机会。所以,大学生要好好把握机会,培养自己的交流意识,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

第一,要以诚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对别人要抱着诚挚、宽容的胸

襟,对自己要怀着自我批评,有过必改的态度。与人交往时,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这就好像照镜子一样,你自己的表情和态度,可以从他人对你流露出来的表情和态度中一览无遗。你若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待你;你若敌视别人,别人也会敌视你。最真诚的友情和最难解的仇恨都是由这样的“反射”原理逐步造成的。因此,当你想修正别人时,你应该先修正自己。你想别人怎样对你,你就应该怎样对人。你想他人理解你,你就要首先理解他人。

第二、培养真正的友情。你如果能做到第一点,很多大学时的朋友就会成为你一辈子的知己。在一起求学和寻求自身发展的道路上,这样的友情弥足珍贵。交朋友时,不要只去找与你性格相近或只会附和你的人做朋友。好朋友有多种:乐观的朋友、智慧的朋友、脚踏实地的朋友、幽默风趣的朋友、激励你上进的朋友、提升你能力的朋友、帮你了解自己的朋友、对你说实话的朋友等等。此外,大学时谈恋爱也可以教你怎样照顾别人、增进同理心和自控能力,但恋爱一定要随缘,不必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

第三、学习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社团是微观的社会,参与社团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磨练。在社团中,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领导才能,也可以发挥你的专业特长。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做一个诚心诚意的服务者和志愿者,或在担任学生干部工作时主动扮演学生老师之间沟通桥梁的角色,并以此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为同学老师服务。这样的学习过程也不会很轻松,挫折是肯定有的,但是不要灰心。大学社团里的人际交往是一种不用“交学费”的学习,犯了错误也可以重头来过。

第四、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在班级里,在社团中多观察周围的同学,特别是那些你觉得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特别强的同学。看他们如何处理交往中的冲突;如何说服他人和影响他人;如何发挥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真诚;如何表示赞许或反对;如何在不冒犯他人的情况下充分展示个性等等。通过观察和模仿,你渐渐地会发现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会有意想不到的改进。在学院里,每一个朋友都可以成为你的良师,他们的热心、幽默、机智、博学、正值、沟通、礼貌等都可以成为你学习的优良品德。当然,你也应该慷慨地帮助每一个朋友,希望做他们的良师和模范。

第五、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长,没有什么爱好,可能会成为你与人交往的障碍,那么你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和培养一些兴趣和爱好。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也是你与朋友建立深厚感情的途径之一。很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都不是只会闭门读书的书呆子,他们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同事中就有会绘画、打桥牌以及体育运动方面的高手。

第六、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曾有一位刚被我提拔的经理,由于受不了下属的批评,非常沮丧地要我找一个人接替他。我问他:“你认为你的长处是什么?”他说:“我自信自己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诉他,当初我提拔他当经理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但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我支持他继续干下去,并在管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给与他很多指点和帮助。最终他不负众望,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人才。现在他已经是一位颇为成功的公司首席技术官。

与之相反,我曾面试过一位求职者。他在技术、管理方面都相当出色。但是在谈论之余他表示,如果我录用了他,他可以把在原来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随后他似乎觉得这样说有些不妥,特作声明:那些工作发明是他在下班以后做成的,他的老板并不知道。这一番说话之后,对于我而言,不论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我肯定不会录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诚实和信用。如果雇佣这样的人,谁能保证他不会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把在这里的成果也当“业余之作”而变成向其他公司讨好的贡品呢?这说明一个品格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作为的人。

在美国,中国学生的勤奋和优秀是出了名的,曾经一度是美国各名校最欢迎的学生群体。而最近,有些学院的教授声称,他们再也不想招收中国学生了。理由是中国学生拿到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美国,可是,一旦找到工作机会,他们就马上申请离开学院。自己曾承诺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抛到一边。这种行为已使中国学生的诚信受到很大的影响。应该指出,有这种行为的中国学生是少数。其次,美国有很多教授不理会中国学生的“推荐书”,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推荐书是学生自己创作的,已无参考可言。

我在微软研究院也曾碰到过类似问题。一位来这里实习的学生,有一次出乎意外地报告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结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结果,别人无法重复。后来,他的老板才发现,这个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挑选,只留下那些合乎最佳结果的数据,而舍去那些“不太好”的数据。我认为这个学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术突破,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员。

最后想提醒的是一些喜欢贪小便宜的人。他们用学院或公司的电话打私人长途、多报销出租车票。或者有人认为学生以成绩、事业为重,其他细则只是小事,随心所欲地做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就是这些身边的“小事”,往往成为一个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这些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性为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会因小失大。

踏入大学院门时你还是一个为分数而读书的,被家庭呵护着的中学生。读大学时,你应当掌握七项学习本领:学好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世。

经过大学四年,你会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获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

离开大学时,只要做到这些,你最大收获将是“对什么都可以拥有的自信和渴望”。你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理想、有价值、有前途的中国未来的主人。所以,我认为大学应该这样度过。

同学们:侵彪喜先生的文章《怎样让大学生活多点收获少点遗憾》以及李开复先生《给中国青年学生的信》写得多好啊!希望大家认真读,反复读,并展开热烈开讨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