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工科类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

发布时间:2022-04-25 点击量:
      “课程思政”建设是目前高校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加强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探索课程思政如何有效融入工科类专业具体的教学过程,智能制造学院机电教研室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研讨活动,教研室各教师紧密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授课情况进行了充分的学习交流与探讨。
     (一)加强了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而是一个体系,是一个包含思政教育目标、内容、手段及方法的体系。课程思政所指的“课程”,是指所有的非思政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而是所有教师的工作;育人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任务,而是所有课程都需要育人,实现专业教育全过程育人、高校各部门教师全方位育人。
     (二)探讨了课程思政如何有效融入工科类专业的教学
      在一般人眼里,工科就是冷冰冰的机器和枯燥深奥的方程式,既缺乏人文环境,又缺乏人文精神。而事实上,理工科同样可以做有温度的教育。
        关于工科课程思政,以智能制造学院机电教研室的老师为例。授课中,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特点、课程性质深入挖掘、提炼课程的德育元素和价值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贯穿课程教学过程,实现“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课程思政”局面。
        郭老师讲授《机械设计基础》的齿轮传动受力分析知识点时,融入了以下思政元素:学习齿轮传动的力的分解,有用力即切向力,无用力即径向力。顺势鼓励大家要努力学习,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聪明才智,做有用的力。像物理学家钱学森、力学家钱三强等,为科学技术特别是航天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杨老师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中,讲汽车工业发展的过程这部分内容时融入了以下思政元素:我们民族工业对国家汽车发展的一些贡献,例如浙江的叶姓商人最早是在1989年的时候已经生产出了一个充电3小时并且是实现的200公里的续航这样的一个混合动力汽车,这个样车现在还摆放在浙江博物馆里面。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全世界最快的,在电动车的电池、轴承、电机、系统等等领域,我们都是建立了领先的优势。
       蒋老师讲授《金属材料》的热处理知识点时,融入了以下思政元素:金属材料热处理有淬火、回火、退火等,一种材料往往要经过淬火和分段几次回火才能达到使用的要求——既有内部足够的强度也有表面足够的硬度。鼓励大家现在积极学习、掌握知识,以后步入社会也要不断地历练和积累经验,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才。
        钱老师在指导《数控加工技术》这门课程的数控实训中,融入了以下思政元素:详述机械加工行业在国家GDP中的比重,引导学生热爱本专业。通过切削三要素的取值以及刀具的角度取值,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通过教学研讨活动,老师们对课程思政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也在研讨中交流了经验,明确了今后在专业课程中贯彻“立德树人”的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持续改进,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智能制造学院    余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