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师德师风什么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些词汇,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对践行者来说却意味着舍弃、付出和心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岚清总理曾说:“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黑格尔说:“教育如果不从爱出发,那么,一开始便结束了”。 我们理想中的大学之大,不仅要有大师、大楼、大治,更要有大爱之心。传承大爱的精神,弘扬大爱的文化,让每一位同学感受大爱的力量,这是我们挚爱大学的道德价值观”。
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做到“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是学生的榜样,身教重于言传。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思一想、一情一态,无不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心坎上,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洪荒之力。师德无价,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了。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了。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师德是真爱,是博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像家长局限于个别人的,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智商有高有低,相貌有美有丑,行为有好有歹,但人的尊重、关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崇高的师爱就应该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要施与爱的阳光和雨露。教师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他们的心田,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变急躁为耐心,对他们的教育做到“爱心、耐心、恒心”,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这种爱和责任能超越一切。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
师德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称赞小学教师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称赞的是教师对事业的赤诚与真挚,称赞的是教师的无私与奉献;称赞的是教师爱教育,也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
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无数个白天黑夜,教师们远离了喧嚣的人群,拥向那灯火斓珊处,自与那清风白云作伴,在知识的海洋中赢取心灵的海阔天空。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教师们安于寂寞,勤奋读书,笔耕不辍。有时,为了备好一堂课,他们认真钻研教材好几遍,一个团队不吃不睡,干到深更半夜;有时,为了修改好学生的一篇论文,对简单的几十个字反复琢磨,细细推敲;有时,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紧急任务,他们放弃休息加班加点直到雄鸡报晓。他们对事业的奉献是赤诚的奉献,无私的奉献,崇高的奉献。他们的奉献像火把,是无怨无悔的燃烧,是对事业至死不渝的真情。
大学是学生从学校迈向社会的过渡,在此过程中,老师对他们的示范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在大学里,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习如何做人做事。老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从中受益,老师对于教学工作的专注和负责,也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