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课堂 激活学生
发布时间:2020-11-26
点击量:
1.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进而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我的第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明确该课程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之后的课程教学中,我也会不断给予学生鼓励。但对第一节课,我会煞费苦心,精心准备,争取一炮打响,把学生吸引到我的课堂上。
例如上《网络编程PHP》这门课程时,第一节课我会展示一些网络平台关于“PHP开发管培生”、“PHP程序员”、“PHP开发工程师”和“PHP架构师”等招聘信息,将其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对比分析,让学生提前体会就业压力,知道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的要求,感受到学有所用。接着,我会趁热打铁,播放一些往届学生实训时的优秀作品,讲述其中的技术知识结构,学生观看时掌声不断、心生佩服,此时已经有效地激发起了他们内在的学习原动力,甚至大部分学生立下今后要踏踏实实学好这门课程的决心。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本人承担的是程序设计语言和Web开发与设计之类的课程。对于理论课,我一般都会采用案例教学法,为了吸引学生,我常选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案例展示内容,以其直观性、生动性,启发和引导学生投入学习,使乏味的语法学习变得易理解且有趣,它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也解决了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中多采取任务驱动法,即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是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边讲边练,精讲多练,也是我常用的实训方法。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对学生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中我一般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完一个问题后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类似的练习,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注意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操作实训,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边演示边讲解,这种直观渐进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接受能力,我私下将学生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困难生三个层次,有意识地把学生组合为由不同层次个体组成的学习小组,以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减少困难生在学习中的自卑感。布置实训任务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实训内容,分别有基础型、综合型、拓展型。例如《WEB开发实战》课程中“HTML5+CSS+JavaScript” 综合应用实训,实训项目为设计与实现一个“三维立体魔方”,设计要求分别为:(1)完成立体魔方六个面的页面布局和外观效果;(2)实现魔方X轴和Y轴0至360度旋转;(3)实现魔方六个面的九方格合并与展开交替变换效果。这三个设计要求的实现难度依次递增,分别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既考虑到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又拓展了优秀生的逻辑思维,让他们应用自己拥有的知识经验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得最佳的发展;避免了“吃不好、吃不饱”的现象,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在这样的实训活动中,有些困难生和中等生看到优秀生完成的作品后,产生羡慕之情,主动请求老师和优秀生的帮助,努力完善自己作品的功能,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效果。
4.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以技能大赛为载体,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在技能大赛的选拔、训练、参赛等过程中,学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反思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从而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赛,本人不断努力深钻专业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临场应变能力。并通过参赛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比赛结果,反思自身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存在问题,从而在教学中不断加以改进,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
近几年本人指导的学生在第十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第七届“发现杯”大赛中获得华南区域赛二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第一届 “HTML5交互融媒体内容与设计”大赛省级三等奖。
信息学院 阚钿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