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所说的“药引子”是真的吗?

发布时间:2020-07-15 点击量:
       我们去看中医,医生所抓中药,有时会附上一小包药引。略懂中医的人,有时也会拿生姜、大枣等平常食物当药引子。
       在民间服药时常有老年病人问及服此药用什么引子呢?当地民间医生如何对待呢,有的就写在方子上了,如补养方剂,就写生姜三片、大枣四枚为引;如系温经通络,调和营卫,则写桂枝、白芍各10克为引;如果病人需要利尿时,常写灯芯一札、竹叶6克为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并有时告诉病人,加一些某种农产品,如秫米、赤小豆、黑大豆、绿豆、黄酒、米醋等。
       有时告诉病人服此药要兑小儿尿,即童便,取4岁以内、男孩、体壮的晨起第一次尿,去头尾,取中间部分为引,大致用于脱力劳伤,实火,或用于止血。
       中医为什么要用药引子?它对治病有什么作用?又该如何使用呢?
52386cc4ad7aea7cc44b7ab881a8f33f


药引子的由来
       明朝洪武年间,有个叫楼英的郎中,医术高明,人们都叫他“神仙太公”。有一年,当朝马皇后得了重病,御医百般诊治,病体仍未见好。朱元璋心急如焚,颁旨遍请天下名医,一个大臣便推荐楼英入宫诊治。
       楼英一入宫,便向御医打听皇后的病情,御医们便拿来一小沓药方,方中用药却大同小异,都是些珍贵药材,问及皇后病情,只是敷衍搪塞,不得要领。楼英料想马皇后必定已是病人膏肓。
       第二天,楼英来到马皇后病榻问诊,发现皇后看着脸色青黄,得的却不是疑难杂症,不过是多食引起脾胃不和、痰浊阴滞罢了,只要用大黄、莱菔子一类极普通的药就可治愈。
       楼英心想:这么个小病,御医怎会束手无策?定是怕皇后凤体之贵,不敢用低廉药物,生怕皇后有所闪失。思于此,楼英也不敢贸然下笔。
       此时正好皇帝前来,楼英瞥见朱元璋皇袍上一块玉佩晶莹剔透,心生一计,提笔写道:莱菔子三钱,皇上随身玉佩做药引。朱元璋看了,马上解下玉佩连同药方一起递给太监,吩咐道:“即刻煎药,小心伺候皇后。”
       当晚马皇后服下药方后,腹内“咕咕”作响,大便通畅,安稳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楼英又让她只进少许淡粥素菜。几日之后便病体痊愈,行动如初。
       虽然在马皇后服下的药方中,药引子并没有对病症起到任何的作用,只是楼英害怕罪责而使用的小技巧而已,但是在中医学中,药引子却能对治疗疾病起到重要的作用。
323033e0c479d77c9542f36a6e061ee8
       俗话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药引子亦称引经药、引药,主要是指能引导处方中的诸药集中于某一部位或脏腑,直达病所,使之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的药物。
具体来说,药引子主要有以下功效:
       增强药物疗效。健脾胃助消化的中药汤剂,常放入大枣;产后淤血多、乳汁少等,常会用到生化颗粒或生化丸,最好用红糖送服,以增强补血散寒、祛淤的功效。
       直达病处。中医认为,盐味咸,可引药入肾,作为药引能帮助药物直达病变处,更好地发挥补肾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最好用淡盐水送服。
       缓解“毒性”。清热解毒药药性寒凉容易伤胃,含贝壳矿石类的中药较难消化,都需要用米汤送服,可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顾护胃气。应用甘遂、大戟等有毒或烈性药物时,常常用红枣做药引,缓解毒性。
“常见药引子的用法用量”
       生姜汤:常用于送服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脘腹冷痛等病症的中成药,如通宣理瞵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亦或是中药汤剂。一般用生姜3、5片。水煎取汁,温热送服中药即可。
2d26eac7f4e941871e86b695bdf2aba3

稀米汤:主要指粳米汤或糯米汤,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损伤。常用于送服寒性较重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如三黄泻心汤、牛黄清胃丸等。一般用粳米或糯米适量熬成稀粥,取上层汤汁,趁温热送服药物即可。
 
蜂蜜水:常用于送服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中药,如百合固金丸、养阴清肺丸、麻仁润肠丸等,一般用枣花蜜或槐花蜜5~10毫升,冲入温水300毫升,送服药物即可。另外,蜂蜜还能减少中药苦味,使中药更好入口。
大枣汤:常用于送服益脾胃、养心安神的中药,如人参健脾丸、归脾丸、香砂养胃丸等。一般用大枣5~10枚,加水煎取汁,送服药物即可。
b75c3d757810cd64bde6bb15e9788213

淡盐水:常用于送服补肾药,如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一般取食盐1~2克,加温水300毫升左右,溶于水后送服药物。
 
葱白水:常用于送服治风寒感冒、鼻炎,痘疹类病的药物。多以大葱白1~2段切碎,煎水取汁送服药物,或入汤剂同煎。
 
竹叶水:常用于送服清热利尿的中成药,如导赤丸、萆分清丸等。一般取竹叶6克,加水煎煮取汁,待温送服药物。
                                                                                                                     文章 ▏来源:南京京研门诊部中医馆
                                                                                                                        文字整理:黄楚妮
                                                                                                                        指导老师:韩桂花
                                                                                                                               审核:叶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