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三--南洋华侨机工抗战往事

发布时间:2020-07-06 点击量:
       义无反顾,回国效力。

       1938年10月以后,中国东南方的海陆交通均被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成为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的主要通道。滇缅公路自云南昆明至缅甸腊戍,沿线高山大川起伏跌宕,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十分复杂。

       由于,当时国内技术娴熟的汽车驾驶员和修理工匮乏。为此,陈嘉庚受国民党西南运输处负责人宋子良委托,于1939年2月7日发表《南侨总会第6号通告》:“征募汽车之机修人员及司机人员回国服务。凡吾侨具有此技能之一、志愿回国以尽其国民天职者,可向各处华侨筹赈总会或分支各会接洽。”《通告》发布后,各地华侨青年纷纷响应,视救亡图存为己任,毅然参加“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陈嘉庚在《南侨回忆录》中记载,应召的机工队伍中,有一位名叫王文松的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他修理技术精湛,却放弃了颇有前途的工作,发动十几名机工同乡,携带数箱修理工具和机器来到报名处,该举动让在场的人感动。

       除热血男儿外,还有女性同胞积极报名。被誉为“当代花木兰”的李月美改名李月眉,穿着弟弟的衣服到报名处参加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槟城协和学校教员、家境殷实的白雪娇也背着父母,化名施夏圭报名回国。1939年5月19日,马来亚《光华日报》刊发了白雪娇写给父母的信件:“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和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所以,虽然几次的犹疑踌躇,到底我是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辛酸的眼泪踏上征途了。虽然我的力简直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1940年4月22日,陈嘉庚在为南洋华侨机工举办的欢迎会上说:“去年二月间,南侨方面得到宋主任函知滇缅路完成通车在即,嘱代招侨胞返国服务,前后陆续拋去原有的优美生活以及父母妻子,热情返国参加抗战工作者已达三千余人,均系抱抗战热情而来,可以说没有一个是无工作无办法藉此返国而求生活者。”就这样南洋华侨机工唱着自创的《告别南洋》歌义无反顾地回国效力,为抗战救国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不惧艰险,奋战“死亡通道”。

       南洋华侨机工抵达云南昆明后,接受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便被派往滇缅公路服务。滇缅公路堪称“死亡通道”。一名外国记者到滇缅公路采访后感叹:“这是比世界任何一条公路都更具有危险的地方。”

       据统计,从1939年至1945年,南洋华侨机工因翻车殉难,敌机轰炸扫射,饥寒交迫,瘴气患病而为国殉难者,达1000人以上,占南洋华侨机工总数的三分之一。1941年1月27日的《新华日报》报道:“当此路通车之始,华侨司机就做了开路先锋,他们驾车驰至芒市、遮放一带,每天遭遇流行的恶性疟疾,平均死亡率每日约计七八人。”尽管运输之路艰难,但南洋华侨机工不惧生死,仍为祖国输送了大量国际援华物资。
                                                                                           (文\黄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