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
教学理念:
采用理论教学的模式完成教学任务。理论教学8学时,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意义,其他内容略讲。在讲授课程的同时,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教学目标: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共分四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四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本章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高职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了解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重大的理论成果?怎样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怎样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从而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信心。
教学重点:
第一章教学重点是告诉学生: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步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的教学重点
帮助高职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懂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意义,从而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教学重点
帮助高职大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白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发挥的伟大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重点
帮助高职大学生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进程,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使学生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四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教学重点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2)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坚持实事求是,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教学难点:
难点分析1、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步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难点分析2、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难点分析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延续。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
难点分析4、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功,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天依然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旗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虽然与我们今天所面临历史条件有很大的不同,但丝毫没有减弱和降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因为历史不能够被割断,如果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够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深刻的认识。毛泽东思想包含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难点分析5、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逐步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转变,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一个大台阶,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从根本上说,靠的就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邓小平理论提高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今天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要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思想的解放;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努力完成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等等。这些根本性的指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不能有任何的动摇
难点分析6、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推进理论创新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等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三个代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根本指针。我们在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征程中,将长期面对着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等重大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
“三个代表”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紧紧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所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这样,党就能在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领导核心。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难点分析7、关于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基础是发展着的实践,新的实践又需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不仅提出了客观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新发展的现实的可能。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既面临着历史性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难点分析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