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增加四中全会精神教学内容的安排意见

发布时间:2020-01-02 点击量: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教育工委粤肓通〔2019〕39号《关于开展读懂“中国之治“专题思政课和系列讲堂活动的通知》要求,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化对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发展成就和显著优势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我校宣传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学习宣讲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安排,要求思政课教师在下学期教学中,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 《决定》)贯穿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之中,切实做好四中全会和《决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一、关于在《概论》课有关章节增加四中全会精神和《决定》内容的建议
       (一)建议在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增加第三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将《决定》中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13个优势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讲清讲细,让学生从理论上透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制度自信”的理论底气。
       (二)建议在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增加如下内容:
       在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增加《决定》“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内容;
       在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增加《决定》“三、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五、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十             二、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有关内容;
       在第三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增加《决定》“七、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关内容;
       在第四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增加《决定》“八、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九、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
       在第五节建设美丽中国中增加《决定》“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关内容。
       (三)建议在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中增加《决定》“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内容;在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中增加《决定》“十             四、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有关内容。
       (四)建议在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第一节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中增加《决定》“十一、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有关内容。
       (五)建议在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增加《决定》“十三、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关内容。
       (六)建议在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中增加《决定》“二、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有关内容。

       二、教学中应注重讲清的主要问题
       (一)注重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人民安,社会和。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完善。1952年,全国就业人员2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486万人。1978年,全国就业人员达到4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9514万人。2000年,全国就业人员达到7.2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3亿人。2012年,全国就业人员达到7.7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亿人。2018年,全国就业人员达到7.8亿人,我国就业总量大幅增加。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亿人。
       2.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195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元,人均消费支出88元。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元,人均消费支出151元。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1元,人均消费支出13220元。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28元,比1978年增长24.3倍。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比1978年增长19.2倍。收入较快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
       3.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织就广覆盖的民生安全网。2018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848万人,比1989年增加3613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643万人,比1994年增加1167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3868万人,比1994年增加22046万人。2018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4.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对全球减贫事业贡献巨大。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7.7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97.5%。2012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至989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10.2%。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1.7%。我国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整体消灭绝对贫困,我国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
       (二)注重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 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聚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 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和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 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 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 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 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 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马克思对我国古代农民起义提出的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革命口号有过敏锐的观察。 他说:“中国社会主义之于欧洲社会主义,也许就像中国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一样。”
       中国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自古以来 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朝廷制度、郡县制度、土地制度、税赋制度、科举制度、监察制度、军事制度等各方面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学习和模 仿。进入近代以后,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帝国主义列强入侵, 导致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陷入全面危机。面对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开始探寻新的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 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找到 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根据地创建人民政权,探索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夺取全国政权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制定《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确定了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建立了 国家政权组织体系。我们党进而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 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 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使当代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总起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 深得中国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成果。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管不管用、有没有效,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 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 东方。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可以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
       ()注重讲清“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的制度原因 
       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美国等西方国家乱象丛生,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拉大,政治极化严重,党派纷争不止,民粹主义高涨,种族歧视凸显,暴力事件频发,社会撕裂加剧,他们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现在“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背后有深刻的制度原因。
       1.政治制度安排的不同。中国和西方制度安排的最大差别 就是中国有一个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最高政治力量,而西方的政党往往只是代表一部分利益集团和一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作为中国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这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 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 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而西方的政党制度设计,往往容易出现党派纷争、利益集团偏私、少数政治“精英”操弄等现象,使国家政策出现摇摆、社会出现撕裂。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势,使中国政治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我们不仅可以一个五年规划、一个五年规划地做,而且能提出并坚定实施“两个一百年”这样的长 期目标。西方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这样做,因为政党轮换使西方国家很少能制定并实施长期的战略规划,国家的发展容易 陷入“短视”和“停滞”状态,而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可以协 调各方面力量推动一张蓝图干到底,几十年坚持一个正确的战略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2.经济制度安排不同。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 益,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受调控和干预的经济制度,容易催生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导致国家经济和普通百姓收入停滞不前。而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解 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 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公有制主 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同时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支 持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健康发展,有效激发了 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在分配制度方面,我们坚持按 劳分配为主体,承认物质利益原则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 同时允许和鼓励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其他生产 要素参与分配,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在资源配置方 式方面,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破除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立的思想教条,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把有效的市场机 制和有度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现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 济制度,虽然还在继续完善之中,但已经在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和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方面显示出强大生命力。1979-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远高于世界同期年均2.9%的增速。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背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制度保证。
       3.社会治理模式不同。西方自由主义过于强调个人权利优先,社会治理侧重在保障个人权利,而轻视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不重视画“同心圆”。在经济发展顺利的条件下,各方利益相对平衡,社会运行就相对稳定;但随着经济走衰,福利难以为继,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社会矛盾就 会不断激化,而西方代议制民主政府在层出不穷的危机面前捉襟见肘、举步维艰。相比之下,作为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地域辽阔、发展尚不均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却实现了空前的社会稳定,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得益于中国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基本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整套社会制度安排,其最大特点是建立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中国共产党及时做了调整,在社会治理方面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积极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把社会治理变成亿万人民参与的生动实践,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 最终评判者,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共产党还积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努力分好“蛋 糕"。过去40年来,中国实现了 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消除了世界上最多的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十八大以来更是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预计到2020 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再者,在思想文化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活力,同时在面对互联网带来的社会思想日益多样、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的复杂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教育,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促 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克服前进 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从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大局。
       (四)注重讲清制度评判标准。看一个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要从政治上、大的方面去评判和把握。邓小平同志1980年在《党和国家领导制 度的改革》中说过,“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 在经济上赶上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党和国家的各种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来检验”。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也说过:“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 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党在长期探索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有机统一起来,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使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我们从来不排斥任何有利于中国发展进步的他国国家治理经验,而是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比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就借鉴吸收了苏联的许多有益经验。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和增强了社会活力。40多年的改革开放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显示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自我完 善能力。可以预期,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必将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比较优势,展现出更为旺盛的生机活力。
       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我国发展壮大,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视为对西方制度模式的重大挑战,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战略,竭力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 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从历史和现实看,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尖锐的。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幻想天下太平、高枕无忧。我们既要坚持好、巩固好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又要完善好发展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 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中国人民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我们在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一定要 有定力、有主见,决不能自失主张、自乱阵脚,自觉不自觉地用西方国家那一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来衡量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 化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党委宣传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9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