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梦琳-浅谈动力机制在班级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5-05-28 点击量:

 作者 余梦琳

引言

本人是14会计电算化2班的班主任,也是一名会计教师。今年有幸于暨南大学就读在职研究生课程,并深入学习了郝英奇老师《高级管理学》(组织管理的动力机制)这一门课,感觉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从中也获得了一个新颖的解读视角——动力机制,以此面对社会生活的各种纷繁现象。

首先,分享下本人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心得和理论总结:组织管理借鉴道家哲学思想,十分新颖。在“道”的层次上面,组织管理的动力机制着力于从整体研究组织运行的模式和逻辑,从组织个体博弈均衡背后探索组织行为现象的机制成因,给予了组织行为生成的机制层面的分析和思考,获得了一个立足全局的客观的观察视角。在“术”的层次提倡从导向、激励、约束、控制四个层面利用组织个体的利益博弈构建相互制衡的组织机制,实现“无为而治”的达治格局。

至此,反思起自己在教学生涯中遇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我也是逐步学会用动力机制视角去剖析解决问题。

一、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担任会计教师和班主任期间,不断改善提高教学质量和班集体管理质量是本人教学事业的一大目标。但是,教学和班级管理活动中也存在相关的问题亟待解决,包括:

(一)学力方面

专科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对专业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不强,对会计这门需要高强度训练的专业课程思想准备不足,所以会对教学质量提高存在一定制约。同时,学校课程设置紧凑,会计实训时间较少,而且教学进度决定了课程进度,对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有影响。

(二)学风方面

学生主观学习意识不强,相对中学有所松懈,出勤率波动大,考试舞弊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其次,班集体观念不强,班级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带有就业前景的焦虑导致过分热衷社会活动,对于提升班级整体学风有影响。

(三)学思方面

学生思想动态、人文涵养和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是特别重要的,专业学科是“术”,社会人文为“道”,思潮动态更能影响学生的前途选择。

二、具体分析

对于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这三类现象,我尝试转换角度,脱离就事论事的线性思维,转为从“组织管理的动力机制”角度予以剖析:

(一)目前组织主体需求分析

教师基本“三合格”:合格完成教学任务,合格传授专业知识、人文知识,保证班风学风表现合格。学生基本需求“四顺利”:学习顺利,考核顺利,毕业顺利,就业顺利。学生组成的班委会基本需求:含学生基本“四顺”需求外,同时还包含对良好声誉、优秀履历的追求和预期,以及上进心相对强这几方面。

(二)目前班级组织架构基本现状及问题分析

教师、班委、学生集体,在三者统一讨论通过的班规下进行运作。学生集体选举班委会,班委会在学生集体和教师的授权下进行对班集体进行管理。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和班委会通论并对教务、班务进行原则性指导,班委会负责考勤、考试等系列活动具体层面执行。学生集体接受知识、接受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主观说教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动员。总体而言,目前的班集体组织是仅具备正常运转特征的普通的班集体,对学力、学风现状的改善缺乏机制上的支持和激励,仅是维持运转。尤其在学风考勤方面,也受到了类似关系导向的“文化场”影响,导致执法惩戒不严。在学思方面,缺乏相关的沟通、交流机制,只授“术”,不布“道”,学生接受的教育收益难以扩大。

三、解决方案

通过学习《组织管理的动力机制》,本人最大的收益是学习并尝试自己设计、讨论和运行相关的机制,通过多功能机制设置、引导、制衡班集体的行为达到“共赢”。具体机制改善方案大致如下:

(一)架构属性变革

由“教师—班委—学生个人”三级架构,变成“教师—班委—学习小组—学生个人”四级架构。新设的“学习小组”涵盖了组员学力、学风、学思三大方面,增加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达到“无为而治”的格局。

(二)管理人员变革

班委会内的具体事务委员负责该类事务的执行,新设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其组内的学力、学风、学思三大方面,并且做好记录、统计其组内学生的绩点升降、舞弊、考勤情况。开设每一学期一次的班委、学习组长投票竞选制度。

(三)权责利配置

1.定期述职评议制度

每月定期举行班委会和学习小组组长的述职会议,述职之后,由班集体匿名评分(50,60,70,80仅限这4个数值)并且根据各委员和组长的表现进行匿名评论及改进建议三个小环节,当场由班委会逐个岗位归纳、计算得分并将学生评论公示,班委组长须在评议环节之后做出总结和解释及改进。获得370分的班委和组长入选优秀干部备选名单,连续1学期获得70分的班干推荐入选院系优秀干部名单,并且给予班费现金奖励。对于得分连续两次低于60分的干部,要求其进行书面报告公示,留出一个月观察期,如果连续三次全班对其评价平均分低于60分的干部,在述职会议上进行对其岗位的重新选举。

2.学风督导制度

班委委员、学习组长出勤率过低或者考试舞弊一律撤换,撤换后当场选举人选。并且在未来一学期的选举中剥夺其被投票资格和一切评优资格,列入班级管理黑名单。针对学习组长对于其组内出现出勤率过低,考试作弊次数多的组长进行撤换并通报批评,每位组员和正副班长、纪律委员、学习委员由于没有尽到互助,互督责任要上台做书面报告并须做出改错承诺,。对学风优良、出勤率达标、无舞弊记录的小组给予全体奖励,组长作报告并给予进入优秀班干备选名单。

3.学力加强制度

会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对于积极参加专业职称考试的学生和绩点居前的学生进行奖励,并且配备为教师的备课助手和优先推荐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同时,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互助学习、组内平均职称、平均绩点率较优居前的小组可以得到由班会费支付相关奖励,并对通过者进行推荐就业。同时,开设匿名邮箱,接受班内学生对于班级管理、教师授课技术和进度的意见和改进建议,做好双向沟通。


4.学生思潮摸底制度

一个月举行一次专业内外的学习沙龙,含人文、时事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们进行自由讨论。表现积极、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经教师引导在班内开展个人专题讲座,且通过此类文化活动也加深学生深入交流和认识,也有利于班级的凝聚力。

四、预后评估

以上四大制度,从机制上对原有班委进行了系列功能的深化和完善。定义选举评议制度和学风督导指导体现了相对公平、人人参与、人人选举,教师主持但不主导,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班务的有帮助。通过四大制度内的各种奖优罚劣,确立并且明确了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对学习小组出勤率、舞弊等行为扩大惩戒对象(包括班长、学习委员等),引导各成员基于自身利益进行相互监督,客观上加强了班集体组织的约束机制。在学力加强制度中对平均成绩优异的小组组员给予更大支持,引导组员基于自身利益进行互助,提高平均成绩,共同进步,扩大受益对象,有利于学生就业。

总体来说,通过设立制度细则,横向扩大机制的作用面,更加紧密地捆绑了相关组织成员的利益,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进行相互的监督、制约、互助,可以减少教师过大的个人说教和介入,从而使班集体教学,管理质量得到提升,实现小型班集体教学管理的“无为而治”。

以上所述,只是我个人的理论设想,但是我相信并没有一劳永逸的机制可以维持组织的一直高效运转,变量总是不停生成和存在,要不断适时顺应人性改进机制以防机制效率变慢,这种不确定性或许就是对机制的最大激励了。